选择语言
环保成新常态 第三方治理开启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5-01-30     阅读:3058 次     来源:创新陶业

陶瓷行业应对要策仍在于心态问题
□ 作者 杨敏媛

       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在拥有陶瓷、铝材、玻璃等多个传统高污染行业的佛山,先行的环保产业是否迎来更大的商机?经历过2014年环保压力沉重、2015年压力有增无减的陶瓷行业,面对治污模式的变革,又该如何应对?记者日前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佛山市南海区环保产业协会以及多个专业的环保服务企业。
       环境污染治理将成新常态,为环保产业带来巨大商机以及业务便利
       佛山市南海区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蔡进向记者透露,南海区环保产业协会此前就曾与广东省环保厅、省环保协会以及佛山市环保局等政府部门对第三方治理服务的可行性和操作性进行过深度的调研,并多次论证,“基于这么好的政策基础,我相信(第三方治理)推行起来会很有前景。”
作者就此采访了多个环保服务企业,他们基本一致对此《意见》的发布表示欢迎、看好。
       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因迪环保”)副总经理陈志田表示,此《意见》的发布,是在政策层面上给环保行业以大力支持,为我们环保设备制造商提供了实施新的商业模式的良好契机。该政策规范了第三方治理的运营模式,有效防范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还可从财政、税收方面享受国家的扶持。“我们会以环保政策为导向,通过创新产品和创新商业模式来助力客户实现清洁生产。”陈志田认真地说。
       佛山华清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环保”)总经理万杏波表示,《意见》从政策层面上给环保服务企业作了一个界定,相信会为他们的开展业务带来一定的便利。
       佛山市合璟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璟环保”)执行总裁吴荣标表示其态度乐观的同时也比较审慎,企业会努力适应国家政策要求。
据蔡进介绍,佛山的环保产业市场一向很活跃,一直走在国内的前列,目前位于南海区桂城的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已有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超过150家,涵盖环境检测认证、方案解决、咨询培训、技术研发、工程设计、产品装备制造、清洁能源、金融风险投资等领域,新增投资超10亿元。但此前主要是以配合政府的专项治理以及每个时期的对污染的重点防治为主,而在《意见》出台后,蔡进认为可以套用当下一个最时髦的名词为环保产业定位:环境污染治理将会成为一种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常规的污染防治、整治行为将与阶段性的专项整治相结合。

       第三方治理时代: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2014年,是陶瓷行业面临环保形势最严峻的一年,多产区政府严抓环保对陶瓷企业进行环保整治,42家陶瓷企业联合上书要求修改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央电视台多次报道陶瓷行业相关环保问题等事件犹历历在目。在政策层面上,2014年也是国家深化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新常态的一年。
       陈志田认为,2014年,陶瓷行业面临的环保压力确实很大,但其中更多的来自舆论层面及政策影响,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及处罚尚未进入真正强力推进阶段。他表示寄望于《意见》的出台,可以鼓励、引导、规范第三方环保治理的运行模式,整合环保治理的系统资源,促进环保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吴荣标认为,中国不缺法律法规,唯缺执行力度。目前陶瓷行业对于环保整治的态度是两极分化的,实力雄厚、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业非常支持环保政策的推行,而一些中小型、仍以走量为主的企业则是非常反对。“道理很简单,对于品牌企业来说,环保整治可以加快行业洗牌,为它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环保整治投资大,很多中小企业投不起,自然不希望整治的到来。”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专职的人来处理环保防治方面的事务,往往一个人还兼任了多项职务,根本谈不上污染防治的升级改造。随着产业密度越来越大,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环境容量相对小了,治理要求必然提高,再加上现在环保技术日新月异,作为主要业务不在环保领域的排污企业,他们是不具备治污能力的,”考察过多家企业、对佛山市内排污企业情况非常了解的蔡进,他还表示《意见》强调了排污企业对于污染造成影响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并将会倒逼很多企业重新审视他们的生产设施和排污设施,重新核算他们的投入成本。
       万杏波表示,《意见》是在多地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出台,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佛山陶瓷产业在引入第三方治理污染的步伐相对要慢些。第三方治理是通过社会资本或者第三方来保证整个环保达标的排放。“这就是要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万杏波说。

       应对环保新常态,陶瓷企业心态摆正最重要
       在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实施后,相关的环保法规、意见相继出台,从需求、交易、投资、产权等各方面形成环保政策体系。不难预见,未来一系列政策仍将相继出台。在此形势下,陶瓷企业该如何应对?
       “首先要达标啊!”被问及陶瓷企业面对新规该如何应对时,万杏波脱口而出。作为曾经为陶瓷行业奔走、参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意见的一员,万杏波曾在多个场合呼吁陶瓷企业要加强环保意识,“国家环保标准肯定是越来越严的,企业不要再抱一时的侥幸心态。”
       吴荣标同样表示,在与过百企业打过交道后发现,目前行业内积极的企业在应对环保问题上很主动积极,中小企业可能囿于资金紧张等原因就比较消极,过一日拖一日。“现在环保问题之严峻,即使政府不行动,老百姓也会行动,像封路、抗议等,”他对这种行为很不认同,并指出,“目前技术已经不是问题,企业应该及早做好准备,提升自身的环保治理水平。”
       陈志田认为,新常态的经济理念下,政府放弃了单纯追求GDP的发展模式。目前,环境污染整体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治理效果尚不尽人意,环保治理问题迫在眉睫。“这次是真的狼来啦!企业应将环保放在空前的高度加以重视和解决,未雨绸缪。否则,将面临关停的巨大政策风险。”
       蔡进指出,应对《意见》等环保新规,首先是心态的问题。“希望行业不要认为政府向污染宣战是向排污企业宣战,与陶瓷行业过不去。工业生产要排放污染物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排污企业、治污企业以及各方相关的人士一起将污染控制在一个法律可以接受的范围。心态上,大家不是敌对的,大家要有开放的、公开的、沟通的心态。”他认为,陶瓷行业的国标25464修改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行业与政府通过沟通形成共识的很好的范例。其次,蔡进认为陶瓷企业还可以在行动上积极寻求两方面的帮助:一是对原有的、旧的生产设施进行平衡和调研,确保企业凭借原有的生产设施也可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二是寻找优质的环保服务企业来进行长期的治理合作,根据《意见》的精神,明确双方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
       最后,蔡进还建议企业关注广东省的排污权交易体系,并要懂得善用本地相关的金融政策。动辄过百万、多则上千万的环保治理工程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小的投资。“企业一定要把环保治理当成是一种投资而不是一种费用,如果将来排污权政策推行,陶瓷企业可以分配到多少排污指标?这将直接影响陶瓷企业生存的!”

X